【速看料】40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成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2023-05-18 15:24:57来源:中研网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前景怎么样?5年来,自然资源部大力推动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取得重要成就。全国卫星导航定位基准服务系统建成,向全社会提供厘米级实时导航定位服务;国产卫星遥感影像自主保障率达90%以上;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保持按年度动态更新,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陆地国土覆盖率达到6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我国百度、阿里、腾讯等互联网企业,格力、长安等传统制造厂商,小米、科沃斯等创业创新企业不断加快在智慧城市行业的布局,成为催生新业态新模式的新动力。智慧城市带来全球城市的变革,也带来无限商机,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纷纷大力布局,抢夺行业的制高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智慧城市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深度分析

十八大以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53.1%提高到2021年64.7%,1.3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2021年,全国城市数量达到691个,建成区面积6.2万平方公里,建制镇2.1万个,基本形成以中心城市、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随着我国城镇化率不断攀升,智慧城市的建设对医疗、交通、物流、金融、通信、教育、能源、环保等领域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能有效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期间,政府及PPP模式带来的资金规模有望为智慧城市建设带来新一轮发展势头。随着5G加快推广,6G网络研发工作启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热度不减。相关权威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智慧城市项目的数量将比2019年增加14%,全球智慧城市计划的支出总额将接近1240亿美元,比2019年增加18.9%,但新冠肺炎疫情迫使很多城市对于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许多调整。随着新技术的成熟以及“新基建”的推进,2020年也成为了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年。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发展速度仍然保持平稳。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表示,2020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达14.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前瞻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规模为18.7万亿,同比增长25.5%。

目前,40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开展了面向自然资源监测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交通和市场监管等400余项行业应用系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提供了实时、丰富、全面、权威的时空基础支撑。

从代表企业分布情况来看,我国智慧城市产业链相关企业在广东、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迅速,以北京为例,顶层设计服务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卫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中枢构建企业: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综合服务商:百度公司均位于北京。

会议提出,面向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全面推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升级。会议从4个方面提出了测绘地理信息工作的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即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统一的时空基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要素保障、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营造优良环境、为构建新安全格局严守测绘地理信息管理底线。

在过去10年间,从2G已经跨入5G时代,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智慧城市行业的发展,投资规模增速也很快。一直以来,中国都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设的主战场。目前全球在建智慧城市中,中国占到了48%。如果将这一数字展开到全国来讲,95%以上的地级市,50%以上的县级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都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过建设智慧城市。截止2020年3月1日,全国共有13省市区公布了10326个“新基建”项目,这其中披露投资金额的项目,总计33.83万亿元。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新基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引领新一轮社会投资热潮。赛迪研究报告显示,未来三年,在物联网应用领域,智慧电力、智能工业、智能安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领域的物联程度将会持续提升。前瞻初步核算,2021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细分领域中智能物流占比最高。

2022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政策,明确了智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化发展方案的战略地位,以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大大刺激了各地对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承载着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数字人民币等新基建;平台经济、智能制造、供应链等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数字化等主体功能,是数字经济的主力军。未来智慧城市将面临不确定经济增长、结构性非均衡及低欲望社会的发展环境,按“十四五”规划,2025年要达到10万亿,每年要增长10%。数字经济目标实现很大程度决定于智慧城市水平提高。

新基建引领下一轮投资热点,厚植智慧城市数字基因。20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2020 年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强调,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既包括 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新基建投资规模巨大,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有利于全面释放数据红利,智慧城市发展迎来新机遇。疫情防控放开后,全力以赴拼经济,扩大内需置于五方面重点工作之首。基建投资仍将是2023年扩内需的主力。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是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核心载体。近年来,通过国家政策引导,地方持续探索实践,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然存在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难、数据壁垒有待突破、智慧城市项目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投入高,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来说,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较高的投资风险,这已经成为制约智慧城市项目持续推进的重要因素。同时部分智慧城市项目缺乏有效的商业模式,不能实现项目自身造血和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不利于智慧城市项目的持久进行。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受政策红利、社会需求、技术升级等利好因素影响,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智慧城市行业。据IDC发布的《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达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率高达15.88%;2018-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4.18%,至2021年达到301.76亿美元。

虽然一些城市为了响应国家政策,也相继出台很多的措施和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只是停留在口号中,实际运作缺乏系统性的协调和管理。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对智慧城市的认识,以至于城市管理中,各行形成各自为政的措施,相关之间缺乏系统的共享和沟通,出现了智慧系统的重叠现象,导致了出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严重浪费,而且还达不到很好的应用。

不但不能方便于城市中群众,还给群众的生活造成了麻烦。所以说很多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缺乏必要的引导,从而造成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智慧应用目的缺失,丧失了国家智慧城市的发展目的。智慧城市是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各种专业进行统一的实施,才能达到高效的应用。从很多的大中城市智慧措施发展来看,缺乏必要的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实施,成为主要问题的根源。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智慧城市行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

上一篇:焦点消息!58同城上线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大会主题线上招聘专场
下一篇:最后一页